林锵云

发布日期: 2018年04月08日


  


      林锵云(1894—1970),出生于新会区罗坑镇下沙管理区大来里的一个贫苦工人家庭。13岁随父到香港谋生,14岁当学徒。后来在英国轮船上当练习生,饱尝了英国资本家对中国海员工人的剥削和压迫

1922年,林锵云参加了香港海员大罢工;1925年,积极参加省港大罢工。在革命斗争中,他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立志献身无产阶级革命事业。1926年,由邓发、龚昌荣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了广州起义,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1929年初,被组织派到香港的“广东省济难会”工作,任救济部部长,负责慰问、救济被捕同志家属和照顾入狱同志,设法筹款聘请律师营救被捕同志等。1931年12月,林锵云在香港被捕并被驱逐出境,之后前往上海负责太平洋航线海员的工作。1932年5月,因叛徒出卖,林锵云在上海被捕,遭受了上电刑、坐水牢等残酷的刑讯,还经常被毒打,但他始终坚守党的纪律,没有暴露自己的政治身份,没有泄露党的任何机密,并积极参加了狱中反迫害的政治斗争,在凶残的敌人面前,不畏强暴,坚贞不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革命气节。直至1937年11月,因日军入侵,上海沦陷,林锵云借日机轰炸之机逃出了监狱,于1938年1月辗转到达武汉,找到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随后,被中共中央长江局派回广东工作,任中共南顺工委委员,在南海、顺德等地筹建抗日武装,开辟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

1943年4月,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正式成立,林锵云担任指挥。从9月底开始,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从禺南转移到中山五桂山根据地,全面领导珠江三角洲抗日游击战争,在不断打击日、伪的斗争中逐步壮大自己的力量,扩大武装部队的活动范围。

1944年10月1日,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以及土洋会议精神,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抽调主力成立中区纵队,林锵云为司令员。10月20日,中区纵队领导机关及挺进粤中主力大队约500余人组成挺进部队,由林锵云、罗范群等人率领挺进粤中四邑地区,实施向西发展的战略。后根据斗争形势的发展,原中区纵队领导和机关的一部分人员由林锵云带领,返回中山五桂山抗日根据地,于1945年1月成立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林锵云为司令员。1945年7月,林锵云任广东区党委委员。

抗战胜利后,根据国共双方签订的《双十协定》等有关协议,1946年6月,林锵云随东江纵队北撤至山东烟台解放区。1947年,广东北撤部队奉中央命令改编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林锵云被任命为副政委。

1948年8月1日至22日,林锵云以两广职工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出席了在哈尔滨举行的全国第六次劳动大会,被选为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常委兼组织部部长。

广东解放后,林锵云回到广州工作。1953年4月,当选为广东省第一任总工会主席,并兼任了一段时间的广东省劳动局局长。1956年7月,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1958年,当选为广东省副省长,分管民政和老区建设委员会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关押,受到残酷迫害,身心遭到严重摧残,于1970年10月2日含冤去世。1979年12月,经党中央和省委批准,林锵云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追悼大会在广州举行。

林锵云的一生为党为人民无私奉献。尽管他长期担任领导职务,但他始终保持工人阶级的本色,以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人民的勤务员来严格要求自己,谦虚谨慎,光明磊落,平易近人,艰苦朴素,关心干部,联系群众,兢兢业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党的事业、为人民谋幸福鞠躬尽瘁。
                         




上一篇: 上一篇: 吴有恒

下一篇: 谢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