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新会分团的诞生
发布日期: 2023年01月09日
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余名学生在天安门前举行示威抵制巴黎和约,随后迅速发展为全国范围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并由此引起一场广泛的深层次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五四运动爆发的消息很快传到江门五邑,立即在城镇广大青年师生和各界民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会城、江门两地学校师生响应北京学生发出的“全国学生联合起来”的号召,宣布成立全国学生联合会新会分会,出版会刊《救国周报》,扩大反帝爱国宣传。进而,五邑民众和学生普遍发起了提倡国货、抵制仇货(洋货,主要是日本货)的运动。学生掀起的反帝爱国运动,得到了城镇工人力量的积极支持和配合,新宁铁路工人、江门亚细亚煤油公司的工人,由当初声援学生的行动,发展到直接投身参加反帝爱国的伟大斗争。许多爱国商人,也纷纷举行罢市斗争,以各种行动,显示反帝爱国热情。
五四运动唤起了五邑人民的觉醒,使受压迫、受剥削的五邑劳苦民众,受到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和爱国精神的熏陶。无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即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五邑地区日渐传播。随之,办报热潮在五邑各地掀起,并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
1922年初,新会进步青年陈日光提议倡导,以积极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一班进步青年知识分子为骨干,在会城象山脚下的绿云洞,成立了“新会协作主义同志研究会”,以宣传马克思主义,实行社会革命为宗旨,成员有37名,推举陈日光担任会长。新会协作主义同志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新文化、新思想运动的开展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五邑地区进入了有组织有领导的新阶段。3月15日,他们创办了《新会协作主义同志研究会半月刊》,成为五邑地区最早、最系统地介绍、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阵地。3月15日,他们创办了《新会协作主义同志研究会半月刊》,成为五邑地区最早、最系统地介绍、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1922年3月14日,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举行成立大会,选举谭平山为执行委员会书记。执行委员会设立“地方分团”工作机构,加快在全省各地发展建立青年团的组织。同年三四月间,执行委员会派人到会城、江门,指导新会的建团工作。根据陈日光等人的志愿,正式批准陈日光、李绍勤、苏钧松、吴剑煌4人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随即建立了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新会分团(下简称青年团新会分团),陈日光为负责人。这是五邑地区首个诞生的青年团组织,也是全国最早建立的17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之一。
1923年11月,根据社会主义青年团粤区代表大会的精神,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新会分团改称为社会主义青年团新会支部,支部书记陈日光,团员扩大至7人。不久,该支部被列入团粤区委直辖支部。从1924年春起,社会主义青年团新会支部的领导力量、活动中心、工作重点陆续转向江门一带,着力领导发展工人运动。一方面,陈日光等深入到各工会中开展活动,密切了与工人的关系;另一方面,开展平民识字运动,以举办工人夜校的方式,启发工人群众的觉悟,进而发动、鼓励和支持劳苦工人群众团结起来,为改善工作生产条件、争取自身利益,举行罢工斗争,并在斗争中培养了一批工人运动的积极分子,团结了工会的骨干力量,使大多数行业工会真正成为代表工人自己利益的工会。
1924年春,中共广州地委派阮啸仙、刘尔崧到新会发展党员,筹建中共组织。在组织领导工人运动的斗争中,青年团员陈日光、李冠南、李绍勤等得到了更多的实践与锻炼,思想表现日趋成熟。经过全面考察,同年四五月间,上述3人被正式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组织在五邑地区发展的第一批中共党员,仍然留在新会团支部内,继续领导江会工人斗争,尚未单独建立党的组织。随着国民革命运动的迅猛发展,这种状况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上一篇: 上一篇: 中共新会支部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