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后五邑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发布日期: 2025年02月17日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此时,五邑地区党组织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下已停止了活动,但在全国、全省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下,五邑地区的革命群众、尤其是青年学生,面对民族的危机,自发地兴起了各种抗日救亡活动。

1931年9月,留日青年何干之、朱伯濂等即回到家乡,在台山县立中学成立“抗日救亡运动委员会”;1932年,进步学生郑锦波等在恩平县立中学成立“读书会”“体志社”;1935年,开侨中学谢永宽、周天行、邓一飞等成立“红黑社”……在进步学生团体的发动下,抗日救亡运动愈发活跃。

何干之还利用兼任《台山日报》总编辑的条件,传播马克思主义,在报纸上与反动派展开论战。进步青年林基路也从上海回乡成立台山剧社,排演进步话剧,宣传抗日救国。他们以文学艺术为武器,激情点燃抗日烽火,给隐蔽在各地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带来鼓舞,为党组织重建创造了条件。

图为林基路(前排左四)与台山剧社成员在台山一中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