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石(李振)烈士
发布日期: 2014年10月22日
李少石(1906—1945),原名国俊,又名振,少石是在重庆工作时的化名,江门市蓬江区潮连镇人,生于香港。
1926年,李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国民党清党后,广州笼罩着白色恐怖,李振奉调到香港、上海等地工作。
1930年,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李振到香港建立地下交通站,负责设在上海的中共中央与江西革命根据地的联系传递和接送工作,接待过邓小平、蔡畅等大批路过香港的共产党领导干部、民主党派人士、文化人士,协助他们转移到中央革命根据地或其他地区。这一年,李振与廖梦醒结为伉俪。
1932年,由于交通站有一个工作人员被捕,有叛变嫌疑,李振和梦醒奉令离开香港到上海。面对当时的白色恐怖,夫妻相约:万一我们中间有谁被捕,不管任何重刑拷打,都要维护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决不叛党。1934年2月28日,李振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宁死不肯招供,并作诗以表自己忠于革命事业的意志:
“丹心已共河山碎,
大义长争日月光。
不作寻常床箦死,
英雄含笑上刑场。”
1937年7月底,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逐步形成,中共对国民党当局提出释放全部政治犯的要求,李振等关在苏州反省院的共产党人全部获释。李振在狱三年,身心遭异常摧残,腿被打伤,肺部重伤,但对革命事业仍忠心耿耿。
为改变抗日根据地缺医少药的状况,中共中央于1938年1月在香港设立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委派廖承志为主任,安排李振在办事处主要负责华侨及国际航线中的海员工作,同时协助潘汉年收集各国情报。
1943年夏,李振调重庆工作,改名李少石,公开职业是《新华日报》记者兼编辑,实际是第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秘书、南方局外事组成员,周恩来的亲密助手。李少石精通英文,主要做笔译工作,把一些重要文件译成英文发给外国记者。同时,他还在《新华日报》发表不少评论文章,抨击时弊,文笔犀利,颇具影响力。
1945年10月8日傍晚,李少石送来访周恩来的柳亚子先生回沙坪坝住宅,不料在返回途中,突遭国民党陆军重迫击炮第一团第三营七连士兵的枪击。子弹由李少石左肩胛穿入肺部,由于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于当晚溘然长逝,时年39岁。10月11日,千百人聚集在重庆市立医院门前广场上,为李少石烈士召开追悼会,周恩来和宋庆龄随灵十余里到小龙坎,由周恩来开了第一锹土,安葬了李少石烈士。10月12日,毛泽东亲笔题词:“李少石同志是个好共产党员,不幸遇难,永志哀思!”
上一篇: 上一篇: 朱永仪烈士
下一篇: 梁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