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区特委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4日

为应付广州沦陷后出现的复杂局面,1938年10月18日,中共广东省委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决定:在珠江以东地区和西江以南地区分别成立中共东南特别委员会和中共西南特别委员会(简称中共东南特委、西南特委),由省委委员分散到各地,实行分片领导。

会后,按照省委的部署和分工,负责西南片工作的省委委员罗范群,带领中共西南特委拟组成人员,到开平、恩平一带活动,加紧建立中共西南特委的工作。

10月下旬,罗范群在开平赤坎主持召开会议,宣布正式成立中共西南特委,同时撤销中共四邑工委。中共西南特委隶属广东省委领导,由罗范群任书记,冯燊为副书记,管辖广东西江以南包括江门五邑各县的中共地方组织。特委机关初时设在开平塘口以敬谢创的家里,后迁到赤坎。

1939年1月,中共西南特委正式改称为中共中区特委,罗范群、冯燊分别为特委正副书记,委员:陈春霖(组织部长)、邓健今(宣传部长)、陈能兴(青年部长)、冯扬武(武装部长)、周楠(民运部长)、谭本基(妇女部长)、谢创、陈翔南;同时,设立了特委妇女委员会,书记为谭本基,专责从事妇女的发动组织工作。从此,以中共中区特委管辖的新会、鹤山、台山(含赤溪)、开平、恩平、阳江、阳春等县为基本地域,逐渐形成为一个统一领导的战略单位,被划为华南、广东党组织几个发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区之一,统称为粤中区。

中共中区特委的成立,大大加强了粤中区、尤其是江门五邑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促进了各级党组织的发展和自身建设的日渐加强。另一方面,中共中区特委坚持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深入发动群众,团结各种抗日力量,推动全中区群众性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从1942年下半年起,中共中区特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着手秘密建立党掌握的独立抗日武装小分队,为日后发展粤中区的抗日武装斗争做积极的准备。

当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第一次、第二次反共高潮时,中共中区特委认真执行上级指示,及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保护了中区各级党的机构,使党组织没有遭到破坏。1943年11月,中共中区特委正式撤销,改为特派员制。